车险高峰会议第二天内容汇总

国内展会 展会活动 研讨会

全国范围提供车险(阳光/太保),多品牌的保养套装和维修零件以及多层次的维修门店推荐 

 

 

 

预先没有领命做两天会议的记录, 全凭记忆和理解,会后回忆。所以必定偏颇和主观。望参会者踊跃补充和指正。即使没有参会,只要是参与者,尽可积极探讨。

GAP PPI

第一天太保车险部盛总在演讲中提到了这两个术语。第二天就针对疑问发来了精确的解释。虽然非保险行业的可能还是不大清楚。

B2

创新和创业

会议的主题是车险的创新。欣喜地遇见一些在车险领域创业的小伙伴。保险业是一个巨人的行业,竟然有创业者,我指很草根的创业者,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个人消费者,很愿意有商业机会让他们尝试。会议也提到,小公司的创新很容易被大公司模仿和全面覆盖。市场的活跃和开放以及规则需要监管者的智慧和努力。假如以为偏向于巨头,那么市场终究是一滩死水。 裁判偏向于弱队,可以让场面更为好看,观众更有兴致。

 

持续的讨论和中外的交流

这是一次很有效的会议,持续到第二天下午最后的圆桌讨论,与会者还是满座。通过微信群,不同相关行业的业者也会持续讨论,乃至结合成合作尝试。尤其是此次特意邀请售后的企业参与和讨论,是把利益相关方的有机结合。

也提出了外国企业想更好的参与中国市场,老板必须使用微信,参与微信群的讨论。反之亦然,中国企业要进入海外的市场,也需要入乡随俗。

  

安全驾驶模型同无人驾驶车辆的普及

两者是因果关系。会议结束的第二天,UBER就在美国皮茨堡开始运营无人驾驶出租车(驾驶座还有人应急控制)。新加坡其实率先运营了。但是丰田无人驾驶学院院长曾预言无人驾驶的规模化运营将需要很长时间的测试。

发达国家的驾驶模型同发展中国家是不同的。 转弯车辆在等待直行车辆尤其是一个难点。GOOGEL右转弯的无人驾驶车就被直行的校车给撞,它已经放行了很多直行的轿车。目前的驾驶员很多会举手示意,在中国尤其是一个驾驶难题。 与会的英国公司有提供安全驾驶培训给比较危险的司机。不清楚他们的培训中是否有课程要求司机有20%以上的时间要扫视两个反光镜和一个后视镜。需要眼观六路,时刻掌握周围车辆的驾驶行为,良好的预判是避免车祸最好的方式。 在中国尤其如此。甚至需要了解周围司机的心理状态。

也有专家说,假如要普及无人驾驶那么条件是:

1) 无人驾驶车辆必须有醒目的标识

2) 专门的无人驾驶车辆通道;

3) 马路上全部开无人驾驶

假如具有了比较科学的安全驾驶模型,无人驾驶才可以实施。 随着无人驾驶的普及,定义和研发(测试)的UBI公司,会有更多无人驾驶公司需要UBI公司所研发的无人驾驶安全模型。

 

中国市场是最为开放的

同英国的UBI公司交谈。中国的驾驶行为非常特殊,外国公司要建立一个安全模型是很难的。 还不如先去开发美国市场。 他的回答是NO。虽然都是英文体系,但是美国市场非常封闭,为莫如深,外企很难进入。这个见解同第一天朱伟华的认识是一致的。他也认为中国市场是全球最为开放的最大的市场。各路英豪逐鹿中华。充分的竞争也会导致极强的竞争力。中国市场或者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极为强烈。

这也导致这样的可能,假如需要进入美国市场,可能只能通过并购或者投资的形式。比如最近中国山东一个轮胎企业投资33亿美元在美国乔治娅州。中国的企业收购GE的冰箱产业。我们也在组织中国的产业资本筹划收购美国的两个零部件企业。

 

无人驾驶和车险的矛盾

无人驾驶的广泛使用会压缩车险的生存空间。  但是如上所述,无人驾驶的基础是确认每个地区的安全驾驶模型,这是UBI的重要要求。同时无人驾驶的普遍使用,尤其在中国的实现应该是很漫长的额。

 

差异化

科技(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保险业可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比如UBI,基于驾驶行为和用车时间的差异。其实事故车修理使用产品的差异也是巨大的差异。 如何将这种差异合理的体现以及分享。是车险今后的趋势。精细化是各个行业发展到极致的要求。粗放型的管理和产品都是过去式了。 与其被动的跟随革新不如主动地主导。

 

创新的机理

与会者有人认为创新永远是来自于公司或者行业的外部,尤其是针对大公司,很难进行自发的原创的创新。

  

行车黑盒子和E救援

可以在碰撞后第一时间通知签约的第三发平台。 目前是用OBD。将来可能是用行车记录仪

但是埋设在车辆引擎里的黑盒子,可以给车主更好的体验。

救助平台同120直接互通。

也探讨了短期租赁的方案。因为发生重大事故,车主失去意识,路人也没有的情况基本只在野外和高速驾驶时是真切必须的。这也是服务的差异化。

E救援的核心在于服务平台而不是OBD。任何具有六度陀螺定位的OBD都可以对接救援平台。

我们随后也会同黑匣子和E救援细究在售后的应用。

 

跨界的研究

各个行业都在从粗放型的销售向精密型的方案提供演变。卖保险要动汽车售后,尤其是针对新能源车的事故模型的研究。 反之亦然,售后的业者,可以协助延保的方案。 差异化的零部件供应。精细化的产品成本供应,是车险差异化的基础之一。

 

UBI

第二天上午的内容都是英国UBI的公司的讲演。意大利UBI的占有率是全球最高的,好像有15%。 因为法律做了推动。 有个英国公司对驾驶行为不良的车主提供驾驶培训。不清楚是谁买单,也不清楚具体的培训内容。

差异化是UBI的机理,目前只是根据少出行或者优良的驾驶行为来减少车主的保险支出。那么是否可以反向奖励经常出险,驾驶里程长久,以及驾驶习惯不好的车主哪? 尤其在中国,事故车的修理是不透明的,车主不清楚替换零件的品质,也没有分享到使用差异化零件的回馈。(已经开始有这种保险了)。 针对驾驶里程比较长的,比如专车,出租,和商用车,其保养和维修也是频繁的,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也是客观的。完全可以同售后合作,以消费的利益来弥补车险。当然驾驶习惯不良的司机其事故概率也是比较高的。假如出险,学费可以由维修企业承担;假如不出险, 奖励其学费。算作奖学金吧。

中国可能是全球车祸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是最高的国家。大家都在抱怨不良驾驶行为,也确实绝大多数中国的司机需要再培训的。虽然扣分到一定程度会去交警那里看录像,但是并没有带来真实而有价值的提高。 所以一个比较科学有效的安全驾驶培训不仅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成本,也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当然受损的只是依靠业绩的售后企业。

标准的UBI车险还没有在中国普及,但是一些准UBI模式已经开始试行。比如有些小型的保险公司在试行年度不出险,退还车主所有的车险费用。 (扫描一下二维码可以加入)

 

OBD,后视镜记录仪和黑匣子

驾驶行为数据以及事故发生的通报都可以来自于这三个硬件。从安全以及追逃来说,黑匣子是最好的,从场景记录和娱乐性来说,后视镜记录仪更好。OBD易于被车主拔出。参会的深圳一家企业,他们的黑匣子已经占据了欧洲市场很大的份额。如何介入国内的售后市场,是可以探讨和合作的。

 

类保险产品

互助社群此次会议没有涉及。应该也是辅助保险的一个方式。

堵车险:一个海归精算师,研发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产品。保险本身就是一个庄家控制赌博概率的一个互助产品。或者也可以研发一个赌博险。或者彩票险。

 

保险代理人门店和车险比价网站

华泰保险推出保险代理人门店。很多事物是双刃剑。落地的门店似乎同互联网背道而驰。但是保险是个复杂的产品销售,不是仅仅价格的对比,还包括各种体验和促销。这种模式在德国和美国具有成熟健康的运营。德国的门店还具有5000欧元赔付的自主权。中国的门店只具有事故车勘察的功能。就近车损认定也是提高车主体验的举措之一。 这个有点像保险行业的4S店,也有可能演变为代理各个保险公司的专业门店。 运营一年以上的门店年营业额可以超过150万人民币。受众对门店从业人员的依赖度是很高的。保险代理人应该是一辈子的行业。保险业是否需要OTO深入社区,贴近客户。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接着演讲的一个欧洲公司就是比价网站。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把客户的依赖从代理人转移到保险公司。场下也有提问,网上的价格同各个参与比价的保险公司的线下价格是否会不同? 网上购物参与者的加速度接近于零,网上保险比价还是放兴未艾。针对车险,因为是一车一价,表面的网站界面的输入,后端还是巨大的人力在支撑。尤其假如是销售方案,结合保养或者其他险种,可能很难再网上提供,而是仅仅单纯的险种产品。

 

车险和保养的结合

如上所述,车险是一车一价(根据出险状况,或者驾驶行为),假如结合保养,亦是如此。 售后企业,如何针对不同车型,可以迅速(供应),准确(型号),合理(价格), 服务(维修)提供方案。甚至针对不同的产品品牌和不同层次的维修企业给予方案。链条很长,解决的痛点也是很多。车险的价格,保养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以及价格,三个痛点集中解决,那确实是很凶悍的。识别以下的二维码,输入:体验,可能给你带来惊喜。

 

保单贴现

上班第一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延保业的朋友信息。

在美国有一种服务叫做保单贴现。就是可以付给一个癌症晚期患者或者艾滋病患者一笔钱,比如5万美元,买下他一张10万美元的保单。他如果在一年内死亡,就可以获得100%的利润。如果他活的时间较长,收益就会受损。从开始购买这样的理财产品开始,就会期盼某个人早点死。这可能有点吓人,而无法从道德的角度批判谁。毕竟,出资的是那个愿意拿出钱来帮助这些患者的人。这个市场越来越大,发展到老人、心血管患者、慢性病患者身上。甚至著名的主持人拉里金的保单也被贴现。这位老人后来抱怨:我怎么知道拿着我保单的人是华尔街的经理,还是黑手党的老大。

由此就同他讨论在车险的运用。 如上所述,针对经常出车祸的车主,其实也是售后的菜。可以姑且称之为反向保险(Anti Insurance)。虽然伦理上有点悖,但是逻辑上是完全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