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汽车论坛现场解读

研讨会

在介绍今年的中国汽车论坛前,我们先来探讨下国六和欧七的问题。

欧7排放法规有多严苛?

欧6已经让不少欧洲车企应接不暇,但和欧6相比,欧7在很多指标上又更进一步。在氮氧化物上,欧7要求新车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至每公里30毫克;此外,欧7还要求一氧化碳排放量由每公里500~1000毫克进一步减少到100~300毫克。

为了达到这样的排放标准,主机厂不得不在车辆上安装一个“超级催化剂”,这种超级催化剂包含加热电动催化剂、一对 1.0 升常规三相催化剂、一个2.0 升颗粒过滤器和氨化催化剂。这无疑将大大推升整车的物料成本,由此将首先淘汰入门级的内燃机车辆,甚至有专家预估48V轻混车辆都没有办法满足政策的要求。未来Polo(图片|配置|询价)甚至高尔夫(图片|配置|询价)级别的轿车,铁定将和燃油车无缘。当然为了达到这个排放要求,主机厂还能做的就是要严格控制变速箱的换挡时间点。确保变速箱在最为经济合理的点去换挡,让排放能够最大程度得到控制。

不过相比于排放物的控制,对于主机厂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测试规范中很多极端测试场景的豁免。众所周知,发动机在不同的环境或者工况下,为了满足一定的动力性能,需要加浓油气混合气,例如超低温、超低温、高海拔等,以保证车辆的顺利起步和加速。据传,欧盟相关专家建议,即使在海拔1000米或2000米的地方,即使在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或40摄氏度的高温下也应遵守限值。对于主机厂来说,这个挑战同样也很大。如何在这些极端气候环境下兼顾整车动力性要求。

国6排放法规的影响开始显现

最近,国内不少国6车型,因为颗粒捕捉器失效,导致车辆排气管报警,油耗飙升。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之前我们推动国六法规的落地,不少车企为了满足对颗粒排放物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在不更新内燃机的情况下,直接在排气管上装了一个颗粒捕捉器。时间长了,无法燃烧的颗粒捕捉器上的颗粒物,导致排气管阻塞,让整车油耗飙升。原本政策制定的初衷是让车企能够节能减排,可谁又曾想到车辆的油耗不降反升。

 

当前,主机厂基本已经放弃了全新开发下一代内燃机的项目,把绝大部分资源都投向了纯电动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这也就是说,上文所提到的颗粒捕捉器的问题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得到根治。消费者只能通过跑高速通过排出高温尾气来将颗粒捕捉器上的颗粒燃烧或者定期清洗甚至更换颗粒捕捉器,来确保整车的性能不受到影响。这无疑大大削弱了使用便利程度,并增加了使用成本。

 

欧7排放法规,中国跟不跟?

在近日的“碳达峰碳中和北京行动高端论坛”上,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希望北京应开始研究出台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政策了。其实国6排放就已经让不少车企应接不暇,一旦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全面推动电动车,必然会是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尤其是环保专家对汽车提出越来越高的排放要求本身并不意外。但中国和欧洲的大环境不同,预计到2030年,欧洲60%以上的电力将来资源可再生能源,此外,像法国等欧洲国家,还有很大一部分电力来源于核能。因此从获取电力角度看,其二氧化碳排放压力并不大。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国情和欧洲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我们的电力更多的是来源于燃煤。煤炭燃烧本来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到底是燃油车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还是电动车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另外一方面,一旦燃油车全部替换电动车,对于国家电网的充电设施以及发电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尤其是当大部分车主集中使用特斯拉快充那样的直流高压充电,还会导致局部电网短时间负荷过大。之前日本政府希望在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仅允许销售混合动力轿车,就已经导致了丰田章男这样日系汽车高管的强烈反弹,背后原因无不是所谓的电网投资升级以及燃煤发电不环保。

 

难道就是困境了吗?试试这个可能是一条解困之道:

电解制氢消除排放,清楚积碳,提升功率,甚至可以节油

 

 

接下来分享中国汽车论坛的两天内容。

场面恢弘,座无虚席,而且站满了。

中国汽车行业的中坚力量

 中国的汽车行业盛会,全球行业大佬都来参与和演讲。 韩国LG的甚至是刚来,先隔离了两周。

欧美公司在控制和降低碳排放上,不仅仅是降低车辆的排放,而且努力降低生产过程,包括供应商的碳排放。 而且,尤其是宝马,更倾心致力于把电池的回收和降解,做到闭环。 这是我们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

外国老板起的中文名字都是机具文艺范儿 。

In China with China for China. GM 老板吹得厉害

NISSAN展示的图片是否意味着2030年其停产传统汽车?

又出来一个新名词,啥叫E POWER?想了半天,不就是我们的增程模式?

只是NISSAN精益求精,把发动机的效率做到50%。目前全球最高效的发动机是日本的,做到极限40%。现在日本人又突破到50%。 

理想汽车大谈特谈。但是销量不行啊。

还只是泛泛而谈。 最好就针对特斯拉最近的案例来具体分析下。

发现一个规律 年龄超过四十五岁的 都在瞎吹。年轻的 个个都很厉害。但是同济大学的朱教授很厉害。 针对特斯拉,他直接指出了其虚假宣传自动驾驶。

 演讲者水平太高了 主持人(清华教授)说不搞圆桌对话了。

华为的蔡总针对刁钻的提问,回答得很坦率。 华为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起5G的软硬件向智能车辆提供最有效的服务。同时车辆系统千差万别,需要一个尽量规范和标准化的系统来集成。逻辑是很对的。当然很多业者当然也不服气。要看华为有多大的智慧和格局,不仅分享工作,也要分享权益。也就是所谓的分工和分赃。一个人独干,不仅孤独,而且也走不远。

华为是此次会议最大的赞助商。强势介入汽车行业。甚至几个会议室,华为的员工同时演讲。这阵势,真的太拼了。 策略也厉害,抓住这个全国,乃至全球行业的最高会议,高举高打。

第一次听说这个品牌。 嘉定的上海赛场,强势建立中国赛车的标杆。 也包括摩托车和新锐的电动赛车。 很巧,当晚在外滩的派踢,结识了电动赛车的一个年轻老板。他的团队就是蔚来赞助的。他的企业配套哈雷和杜卡迪摩托油箱的。

主持人说芯片企业一个都没来 都在忙于生产。 宛如没有足球运动员参与的会议 谈如何冲出亚洲。

这小子有意思。有点周立波的腔调。 是上海宁。

安波福 知道这家公司吗?

他把严酷的商场竞争,说得有声有色,举重若轻。

其中一个重点,十几年前,中国的外资公司是跟随外国总部搞项目,最近几年,中国团队引领的外资公司全球项目开发。 这也是伟哥开篇说的,中国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逐步引领了全球。没有办法,挡也挡不住,最的市场(成长中),最大的生产国,还在逐步优化和强势。

VOLVO老板, 外邦来朝。

BYD吹得更厉害,把使用电动车,提升到国家能源安全。 

穿运动鞋上去吹的 一定是技术大卡

但是重点总在最后,他说: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有啥用 但是投资巨大。呵呵。

花费巨资养一帮技术大牛 寻开心。